Redis是一個開源的支持網絡、內存、磁盤等多種數據存儲方式的鍵值數據庫管理系統。在實際使用中,對于大型的應用程序,單一的Redis服務器可能達到容量上限,需要使用Cluster模式將Redis集成成為一個龐大的集群,從而實現水平擴展,提高數據庫的性能和可用性等方面的需求。此時Redis Cluster中的所有數據被分散存儲在多個Redis節點上,通過相互協調的機制保證數據一致性和可靠性。
Redis集群的創建
Redis集群的創建一般可以分為四個步驟,首先需要安裝Redis,其次是設置配置文件,接著啟動集群相關的進程,最后測試Redis Cluster的是否正常運行。在具體實施時,具體步驟如下:1、安裝Redis使用命令yum install redis即可安裝Redis2、設置配置文件Redis集群的配置文件redis.conf,這里需要注意:每個節點的redis.conf文件中都要加入cluster-enabled yes、cluster-config-file nodes-6379.conf、cluster-node-timeout 15000等配置項,讓它們支持集群模式。3、啟動集群三個節點之間的配置信息互相交換,應該分別啟動,并在每個節點上配置集群節點。如啟動三個節點 用命令為:redis-server --port 6379 (下面兩個其他節點分別用6380 ,6381)在每個節點上都要輸入:redis-cli cluster meet
Redis集群的優化
為了避免Redis的主節點故障或者數據出現分區發生交叉等問題,我們可以通過優化Redis的集群的部署和管理方式,達到優化性能的目的。1、數據分散與備份使用分布式緩存時,節點宕機或數據出現問題時會影響整體系統的運行。因此,好的分布式架構需要支持副本同步和故障轉移,保證數據的可靠性和穩定性。2、權重配置對于集群中的機器,可以基于算力、網絡帶寬等需求設置權重,將請求分配到能力更高的節點上,以達到更好的負載均衡效果。3、節點提速Redis還有許多可設置的參數,可以使用更多緩存等方式進行優化,提高性能,如“min-slaves-to-write 3”,在一個主節點掛掉時,等待3個從節點級聯才能接管主節點的工作。